好產品能透過發佈媒體新聞稿獲得報導,有效的新聞須被消費者或投資人廣泛閱覽,否則活動不會成功。為確保消息進入目標受眾的眼睛,必須有評估發佈效益的指標,在新聞稿發佈前,公關們都知道可以使用付費新聞報導估算網路覆蓋範圍及刊登網站數。發佈後,除了刊登網站數量、公關業者提供的點閱次數,更有實質意義的指標可藉由網站管理員安裝Google Analytics (GA),在新聞稿發佈完成後幾天觀察流量變化,親自檢視導流能力。
審視官網流量變化
發佈網路新聞稿後,不只要了解媒體何時發佈、刊載於哪些版面,更重要的是該知道獲得了多少實質互動。許多公關業者提供了點擊報告,上面有五花八門的數據與分析…
如果新聞瀏覽數據沒有新聞媒體蓋章認證、並非可信的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數據、不是來自如Google、Facebook這類型官方的數據後台…,僅只是一份公關業者提供的來歷不明報表,表格號稱已獲得數千次或數萬次點閱。
這類型的數據,可信嗎?
你曾經開啟過官網GA數據,仔細檢查那些數據可信度嗎?PR Lass在每次發稿後的1~3天,一定會觀察網站流量變化,根據流量變化制定行銷策略。如何花三分鐘檢視發佈實質成效:
1. 是否帶進流量
公關人員經常陷入一個數字迷思:網路新聞刊登網站越多,效果越好。這個觀念照理來說沒錯,但不是100%正確,真正有用的新聞應該還要能帶進流量,或驅使讀者進行下一個階段互動。假設新聞無法帶入流量,最可能的因素是:
- 刊登的網站自然流量很低,新聞本身沒有流量。
如果公關業者給的數據顯示新聞瀏覽量很高,但新聞中的連結卻沒幫網站帶入流量,這可能發生了以下問題之一:
- 新聞稿內容不具吸引力,讀者可能沒看或看完後即離開。
- 收到的點閱數據可信度低。
一般來說,網路新聞發佈出去後,如果閱讀量很高,應該有一定比例訪客點擊文章連結進入網站,流量可能在新聞發佈後的數個小時內急速升高 (有時也下滑很快,尤其新聞上了好版面,但幾個小時後已被其他新聞覆蓋掉)。以下圖為例,這是一家進行跨國媒體宣傳活動的企業,他們新聞獲得數個國家、數十個媒體報導,網站流量很明顯急遽升高。
2. 流量的真偽
少數惡質的業者會在大陸購買流量灌網站,假裝幫客戶創造了驚人流量,這個方式可輕易從GA中看出端倪。花錢買的流量在GA中大多明顯地顯露破綻,例如:流量來源為”direct(直接)”。直接流量簡單的意義是,直接在瀏覽器視窗輸入網址的流量。或許有些人會在瀏覽器網址列輸入網址,但畢竟相對少數,如果GA中的流量不是來自新聞網站,表示那些新聞沒有導流能力;假使流量很高但來源都是direct,即使無法斷定是公關業者灌的,但這些流量通常不是透過新聞導入的。
一般而言,新聞導入的流量可能來自:
- 新聞文章
- 社群網站轉貼的新聞
- 讀者閱讀完後搜尋關鍵字
下圖為同一個媒體行銷個案,流量從Yahoo!、AP News、Insider、USA Today、日本每日新聞…等10幾個新聞網站不斷湧入,其中一部分來自社群網站如:Twitter、YouTube…等。
3. 進階:抓出最有效的刊登網站
起初發佈新聞稿時,很難預先知道哪些讀者是有效受眾,一樣的費用下,有各式各樣類型網站,我們建議最初幾次發網路新聞可廣泛嘗試多種類型網站,經過幾次發佈後,從流量數據中找出導流能力最好的媒體,未來以那個媒體類型為主軸進行再行銷。
下圖為立,即時的流量數據顯示約2/3讀者使用手機、1/3用電腦瀏覽網站。流量來源的前幾名分別為:Yahoo!、美聯社AP News、日本每日新聞、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Twitter和YouTube。
有些行銷公司可能推薦刊登在CNN、紐約時報、BBC等頂尖的媒體,這些媒體自流量很高,當然,流量高的背後代表著廣告置入非常昂貴,企業主願意花百萬元預算購買一篇幾個小時就消失在首頁的新聞嗎?當預算有限,發稿前後可透過數據觀察新聞稿帶來的實際價值,好好的利用它,試著創造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篇追蹤新聞流量的應用長知識了,看似簡單人人都會,一招點破用法真高手!